由 DForD Software 於 2025 年 10 月 8 日發布
「走向全球」的夢想很美好,但高昂的在地化預算,卻總是讓人感到骨感。傳統的軟體在地化,往往與昂貴的翻譯公司和漫長的人工流程劃上等號,是壓在許多專案上的「一座大山」。然而,大型語言模型(LLM)的出現,為我們提供了一把削減成本的「鋒利匕首」。本文將為您揭示,如何巧妙利用 LLM,讓您的軟體在地化專案既省錢,又高效。
最立竿見影的省錢策略,就是將軟體中所有文本的「第一輪」翻譯,完全交給 LLM 處理。相較於將所有內容從零開始交由人工翻譯,AI 的成本和速度優勢是壓倒性的。AI 生成的初稿,即便不夠完美,也為後續的人工優化提供了一個堅實的起點,極大地減少了專業翻譯師的工作量。
不要將 AI 視為人工翻譯的替代品,而應將其看作他們的「超級助理」。讓 AI 處理 80% 的翻譯工作,然後由專業的母語審稿人,對 AI 的產出進行快速的「畫龍點睛」。在這種「人機協作」模式下,您只需為審稿人的「點睛之筆」付費,而非整個「繪畫過程」,成本自然大幅降低,同時依然能確保頂級的翻譯品質。
「最聰明的成本控制,是讓 AI 做『廣度』,讓人做『深度』。用 AI 的初翻覆蓋全部,再由人類專家精準優化,這才是成本、品質與速度的黃金平衡點。」
翻譯記憶庫(TM)是您寶貴的語言資產,它記錄了所有過往的翻譯內容。將 TM 與您的 LLM 工作流程整合,就能活化一個強大的「省錢機器」。AI 在翻譯新內容的同時,TM 會自動填充那些完全相同或高度相似的舊譯文,避免為同一個詞句重複付費。您的專案進行得越久,累積的記憶庫越豐富,節省的成本就越可觀。
不同 LLM 服務商和模型的「報價」可能天差地別。對於小型專案,一些提供免費額度或「用多少付多少」模式的服務商,無疑是 CP 值極高的選擇。而對於大型專案,則可以考慮更經濟的訂閱制模型,甚至是完全免費的開源 LLM 進行私有化部署,將成本控制和資料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最昂貴的成本,永遠是「重工」(rework)。如果 AI 的初翻品質太差,需要反覆修改,那麼節省的時間和金錢將蕩然無存。因此,在翻譯開始前,盡可能多地為 LLM 提供上下文資訊(如截圖、功能說明、詞彙表等),是提升初翻準確率、從源頭上杜絕重工的關鍵。AI「猜」得越少,您需要花的錢和時間就越少。
透過實施這些策略,軟體在地化將不再是開發流程中的一項沉重負擔。LLM 是削減成本的利器,但請記住,只有當它與精心設計的工作流程,以及人類的專業智慧相結合時,這把「利器」才能發揮出最大威力,助您以最小的投入,撬動最廣闊的全球市場。
返回部落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