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别“翻译等开发”!将 LLM 集成到 CI/CD,实现真正的持续本地化

发布于 2025 年 10 月 8 日,由 DForD Software 提供


在现代敏捷开发中,CI/CD(持续集成/持续部署)已是标配,它让我们的代码交付更快、更可靠。但本地化(Localization)呢?你的翻译流程是否还停留在“刀耕火种”的时代,常常拖慢整个产品发布的节奏?是时候改变了!答案就是将大语言模型(LLM)集成到你的 CI/CD 流程中,实现真正的“持续本地化”。

理想状态:让翻译成为开发流程的“一部分”

持续本地化的目标,是让翻译不再是开发的“下游”,而是成为开发流程中一个无缝、自动化的环节。想象一下:开发人员提交了包含新功能文本的代码,系统立刻自动抽取出这些文本,交给 AI 翻译,然后带着各语言的翻译版本,自动创建一个拉取请求(Pull Request)等待审核。整个过程行云流水,无需任何手动文件交接,翻译版本永远与代码保持同步。

“持续本地化的精髓,就是让翻译成为一个‘无需关注’的事件,它应该在你的日常开发中自动发生。”

实现持续本地化的“四步法”

要实现这一理想状态,你需要将 LLM 翻译工具集成到你的 CI/CD 管道中。具体流程如下:

  1. 字符串提取:第一步,从你的源代码中自动抓取所有新增或修改过的文本。这可以通过 CLI 工具,或是由代码提交(push)事件触发的自定义脚本来完成。
  2. AI 翻译:提取出的文本被立刻发送给 LLM 进行翻译。你可以使用商业化的 LLM 服务,也可以是自托管的模型。
  3. 代码集成:用翻译好的文本,自动创建或更新对应语言的资源文件。
  4. 创建拉取请求:最后,系统自动创建一个包含所有已更新资源文件的拉取请求,通知团队成员进行最终审核。

持续本地化带来的核心收益

这套工作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:

  • 速度:产品能更快地推向全球市场,抢占先机。
  • 效率:大幅减少管理和同步翻译文件所需的人力成本。
  • 质量:翻译与代码时刻同步,告别“文本未翻译”或“翻译已过时”的尴尬。
  • 敏捷:能更快地响应全球用户的需求和反馈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
通过将 LLM 集成到 CI/CD 流程中,你可以打造一个快速、高效、可靠的持续本地化工作流。这不仅能为你节省时间和金钱,更能让你为全球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体验。像 Quicki18n 这样的工具,正是为了让这种集成变得尽可能简单,助你立即拥抱本地化的新范式。

返回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