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钱花在刀刃上!LLM时代,软件本地化的5大“省钱妙招”

由DForD Software于2025年10月8日发布


“走向全球”的梦想很丰满,但高昂的本地化预算却很骨感。传统的软件本地化,往往与昂贵的翻译公司和漫长的人工流程划上等号,是压在许多项目上的“一座大山”。然而,大型语言模型(LLM)的出现,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削减成本的“锋利匕首”。本文将为您揭示,如何巧妙利用LLM,让您的软件本地化项目既省钱,又高效。

妙招一:让AI承包“体力活”,完成翻译初稿

最立竿见影的省钱策略,就是将软件中所有文本的“第一轮”翻译,完全交给LLM处理。相比于将所有内容从零开始交由人工翻译,AI的成本和速度优势是压倒性的。AI生成的初稿,即便不够完美,也为后续的人工优化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起点,极大地减少了专业翻译人员的工作量。

妙招二:巧设“人机协同”工作流,用专业审校取代昂贵初翻

不要将AI视为人工翻译的替代品,而应将其看作他们的“超级助理”。让AI处理80%的翻译工作,然后由专业的母语审校员,对AI的产出进行快速的“画龙点睛”。在这种“人机协同”模式下,您只需为审校员的“点睛之笔”付费,而非整个“绘画过程”,成本自然大幅降低,同时依然能确保顶级的翻译质量。

“最聪明的成本控制,是让AI做‘广度’,让人做‘深度’。用AI的初翻覆盖全部,再由人类专家精准优化,这才是成本、质量与速度的黄金平衡点。”

妙招三:激活“翻译记忆库”,让过去的投入持续产生价值

翻译记忆库(TM)是您宝贵的语言资产,它记录了所有过往的翻译内容。将TM与您的LLM工作流相结合,就能激活一个强大的“省钱机器”。AI在翻译新内容的同时,TM会自动填充那些完全相同或高度相似的旧译文,避免为同一个词句重复付费。您的项目进行得越久,积累的记忆库越丰富,节省的成本就越可观。

妙招四:精明选择LLM服务商,找到性价比之王

不同LLM服务商和模型的“报价”可能天差地别。对于小型项目,一些提供免费额度或“按需付费”模式的服务商,无疑是极具性价比的选择。而对于大型项目,则可以考虑更经济的订阅模式,甚至是完全免费的开源LLM进行私有化部署,将成本控制和数据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妙招五:提升初翻准确率,从源头杜绝“返工”成本

最昂贵的成本,永远是“返工”。如果AI的初翻质量太差,需要反复修改,那么节省的时间和金钱将荡然无存。因此,在翻译开始前,尽可能多地为LLM提供上下文信息(如截图、功能说明、术语表等),是提升初翻准确率、从源头上杜绝返工的关键。AI“猜”得越少,您需要花的钱和时间就越少。


通过实施这些策略,软件本地化将不再是开发流程中的一项沉重负担。LLM是削减成本的利器,但请记住,只有当它与精心设计的工作流,以及人类的专业智慧相结合时,这把“利器”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,助您以最小的投入,撬动最广阔的全球市场。

返回博客